财务与会计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开展芜湖铁画与文房四宝技艺传承调研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5-08-03浏览次数:100

为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脉络,助力传统技艺活态延续,719日至22日,蚌埠工商学院财务与会计学院“寻·皖韵匠心非遗传承”实践团先后赴安徽芜湖、宣城两地,通过实地走访、传承人对话、技艺体验等形式,开展铁画锻制技艺与文房四宝传统工艺专项调研,用青春力量为非遗传承注入活力。

一、芜湖铁画:触摸铁火淬炼的千年匠心

芜湖铁画是安徽极具代表性的传统工艺美术品,以铁为原料,经锻打、焊接、塑形等工序制成,兼具金属的刚劲与绘画的灵动,有“以铁为墨,以锤为笔”之称,至今已有三百余年历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7月19日至20日,实践团首站赴芜湖赭山区,聚焦铁画锻制技艺开展调研。在赭山铁画博物馆,成员们系统学习铁画发展脉络,近距离观摩了《迎客松》《七律·长征》等经典铁画作品。以金属为材质的铁画,以刚劲线条展现水墨韵味,让成员们直观感受到其独特艺术风格。

图为赭山铁画博物馆陈列的《迎客松》局部

随后,团队走进芜湖工艺美术厂。传承人滕恃勇先生现场为团队示范铁画中“竹叶”的制作流程,详解“冷锻定形,热锻塑魂”的技艺精髓。谈及传承现状,传承人介绍,铁画是工艺美术,对学习者绘画基础要求高、技艺难度大、耗时长,并且铁画专业匠师少,目前从业者50余人,多为从业多年的匠人,传承面临挑战。同时,他表示正积极配合当地政府,通过在中学及高校开设专项课程、举办讲座等方式推广铁画,期望能够吸引更多青年对铁画这项技艺的关注。

图为非遗传承人滕恃勇向团队成员讲解铁画不同的锻造方式

7月20日,实践团成员们在隐山手作工作室体验铁画的热锻流程,经工作室老师的指导完成铁枝拼接、钢铁花制作等工序。另外,通过观察工作室陈列的铁画胸针、摆件等文创产品,成员们进一步了解到铁画技艺的多元创作路径。

图为隐山手作工作室师傅指导成员制作铁画

二、宣城文房四宝:探寻笔墨纸砚的千年文脉

文房四宝即笔、墨、纸、砚,是中国传统书写绘画的核心工具,承载着千年文脉。安徽宣城及其周边地区因盛产优质宣笔、徽墨、宣纸、歙砚,被誉为“文房四宝之乡”,其制作技艺历经千年传承,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7月21日至22日,实践团转赴宣城,深入调研文房四宝传统工艺。团队首站走进宣城博物馆文房四宝展厅,实践团聚焦笔、墨、纸、砚全品类展品,通过对照唐宋至明清时期的文房四宝实物及展柜配套的历史文献,系统学习其从起源到成熟的发展脉络。同时,成员们重点记录了宣笔选料、徽墨制坯、宣纸捞纸、歙砚雕刻等核心技艺的基础流程,初步掌握文房四宝传统技艺的关键特点,为后续深入体验奠定认知基础。

图为博物馆展柜中的宣笔制作主要工序

次日上午,在泾县宣纸产业园内,实践团结合博物馆所学的基础技艺知识,开展实操体验:在捞纸体验区,成员们在产业园捞纸师傅的指导下,对照“竹帘起落节奏”的基础要点尝试操作;在拓印展台,结合宣纸“润墨性”的特性,成员们成功制作出了《百福图》、《敖丙图》等多幅作品。此外,团队还体验宣笔制作、流沙笺等工艺,进一步深化对技艺细节的理解。

图为团队成员捞纸、宣笔制作、徽墨描金及拓印体验记录

实践团最后一站走访泾县三兔宣笔厂。作为当地规模最大的宣笔企业,该厂保留纯手工制作传统。董事长伍森严先生带领团队参观厂内历代制笔工具、毫料标本展区,结合实物讲解宣笔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技艺演变。之后来到工坊内,成员们近距离观摩制笔师傅们进行齐毫、选料、修笔等工序,了解到宣笔制作需经100多道精细工序,深刻体会“慢工出细活”的匠心内涵。

图为伍森严在文化展厅为团队成员展示讲解宣笔笔杆用料

图为伍森严在工坊为团队讲解宣布制作工序

三、实践蓄力:以青春行动续接非遗薪火

此次实践活动为期四天,实践团将非遗调研与青年实践深度融合,在摸清铁画、文房四宝传承现状的同时,也深化了对传统技艺文化价值的认知。成员们在实践活动中深刻体会到非遗技艺传承的紧迫性与青年担当的重要性,他们表示,此次实践让调研方法与实地观察相结合,锻炼了资料整理、动手实践与文化理解能力,也对“非遗活态传承”的内涵有了更具体的把握。后续,实践团将持续深化“调研 + 传播”实践路径,探索非遗技艺活化与青年参与的结合模式,用青春力量为传统技艺传承注入更多文化动能,让铁画、文房四宝等皖地非遗在青年接力中焕发新活力。

图为实践团队在赭山铁画博物馆前合影留念   

图为团队在产业园项目体验区与师傅们合影留念

图为团队在三兔宣笔厂与伍森严先生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