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向党育新苗,青春力行谱新篇——“党语润童,锦程同行”暑假社会实践宣讲团队

发布时间:2025-07-31浏览次数:100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青年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蚌埠工商学院财务与会计学院“党语润童,锦程同行”暑期社会实践团于627日至75日开展系列主题实践活动,以青年担当浇灌童心,以红色基因滋养成长。

第一站:社区聚力,绘就青年担当蓝图

团队首站走进怀远凯旋公馆社区服务中心,聚焦青年组织发展新路径。在专题研讨会上,队员们与社区负责人共商《青年突击队》建设方向,提出“专业+志愿”融合模式:依托学科优势,为小微企业提供公益财税咨询;强化应急服务能力,开展防灾减灾专项培训。同步启动《青妈妈》关爱项目,为留守儿童提供“生活照料+学业辅导+心理陪伴”三位一体服务。通过“树洞信箱”“梦想画布”等互动,倾听儿童心声,传递温暖关怀,实现理论规划与社会服务的深度链接。

第二站:童心向党,启智润心筑梦未来

在禹会区京师幼儿园,团队为儿童量身定制多元化活动,将教育意义巧妙融入每一个环节:红色启蒙方面,通过开展“成为一名红领巾”主题教育,让孩子们在绘制队旗时感受色彩背后的象征意义,在折叠红领巾的手工活动中体会仪式感与庄重感,这不仅是对红色文化的初步认知,更是在幼小心灵播撒爱党种子,帮助他们从小建立对国家、对集体的朴素情感;“同心同行”协作游戏则以趣味互动为载体,孩子们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沟通、懂得配合,在强化团队意识的同时,生动诠释了“石榴籽”精神内涵,让团结互助的品质在实践中自然养成,为他们未来融入集体、学会共处打下坚实基础。

在宣讲活动中,宣讲团成员以生动有趣的形式,为孩子们揭开了货币来源的神秘面纱。他们详细介绍了贝壳、龟甲、铁、金银等如何在历史长河中逐渐成为货币,讲述了从古代原始的“以物换物”贝壳交易,到现代便捷的纸币、硬币流通的漫长发展历程。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宣讲团成员还精心编造了“小熊用蜂蜜换小鱼”的趣味故事。故事中,小熊通过辛勤采集蜂蜜,用蜂蜜从小鱼那里换到了自己需要的物品,形象地展现了货币在交换中的作用。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直观地理解了“劳动创造价值”的概念,明白正是因为小熊的劳动,蜂蜜才有了价值,进而可以用来交换其他物品。通过这样生动的讲解,孩子们完成了对“金钱来源”的初步认知,在心中种下了金融知识的种子,为未来更好地理解经济社会运行奠定了基础。

第三站:红色寻根,赓续革命精神血脉

团队专程赴怀远县新四军淮上办事处纪念馆,开启了一场深刻的沉浸式红色之旅。步入彭雪枫将军的临时居所,静静陈列的褪色军帽上还留着岁月摩挲的痕迹,那件布满弹痕的军衣仿佛仍在无声诉说着硝烟弥漫的过往,这些珍贵的实物见证着老一辈革命家“誓拼热血固神州”的赤胆忠心与舍生取义的担当;移步至红歌广场,聆听着钮玉书等革命英雄的感人事迹,字里行间皆是军民同心、共抗外敌的壮阔图景,那份跨越时空的信念与力量,让队员们深切感受到当年军民携手、众志成城的磅礴伟力;而邵记粮栈内,斑驳的粮票、磨损的斗斛等老物件,默默诉说着战争年代“军爱民、民拥军”的深厚鱼水深情,每一件都承载着军民互助、生死相依的温暖记忆。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悟,队员们在历史的回响中深刻体悟到,今日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皆源于无数革命先烈的热血牺牲与无私奉献,大家纷纷立志要将这份厚重的红色基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转化为“青春建功新时代”的实际行动,以奋斗之姿传承先辈精神,续写时代华章。

青春答卷:知行合一显担当

本次暑假社会实践覆盖社区、校园、红色基地等多场景,团队成员员们以专业赋能基层,用温情陪伴成长,在服务中深化了对“新时代青年使命”的理解。“这是一次行走的思政课——从社区研讨的蓝图绘制,到幼儿园的童心启迪,再到纪念馆的精神洗礼,我们读懂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更坚定了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业的决心。”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财务与会计学院将持续深化“红色+专业”实践模式,推动“青年突击队”“青妈妈”等项目常态化运行,引领更多青年在祖国大地书写“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