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纾奇,蚌埠工商学院17级会计专业的学生,跨专业考研,备考时间一年半。以375分考取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 。
敢闯敢拼,无畏前行
那些日子,有这样一群人,她们满腔热血扎进知识的汪洋大海里,日复一日,忘我的穿梭于图书馆和寝室之间。她们从朝阳倾泻到夕阳褪色,一遍遍背书、做习题,她们选择了考研路,直面困难,一路向前。这是所有考研者的必经之路,也是杨纾奇的心路历程。
在决定踏上考研之路时,她觉得首先需要明确未来的目标,以后想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会计学是她的本科专业,不可否认,这个专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并且有助于她更好地就业。但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因为杨纾奇同学一直对党史和政治比较感兴趣,所以她选择报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
在她眼中,大学不仅仅是一个汲取知识的地方,更是一个让大家不断认清自己,明确目标和方向的地方。如果真的觉得所学的专业不适合自己,那就勇敢地跨考自己喜欢的专业,要知道青春就是一段敢闯敢拼、不怕输的岁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典出《礼记·中庸》。杨纾奇同学考研上岸取决于她不仅合理安排时间,而且高效率的完成每天的学习计划。
在考研初期,她总以为用时间来衡量学习成果是最好的方式。但实践证明是错的。她每天强迫自己在椅子上坐13、14 个小时,便认为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殊不知那只是自我麻醉。这不仅会使效率降低而且还会让自己更累,她有时候也会想要放弃,但后来,她终于找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学习计划。
早晨是头脑最清醒的时候,所以她会把两门专业课的背诵内容安排在早上,一边背书,一边默写,如此一来便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为英语考试通常安排在下午,故而她就把英语的阅读理解和精读放在下午进行学习,晚上是最容易疲倦的时候,所以她就把相对容易一些的政治安排在晚上,用这段时间来刷肖四肖八的选择题。经过她合理安排时间,让她不仅不会觉得疲倦,反而对第二天的学习有所期待。
不乱于心,不畏将来
无论是考研还是其她事情,一旦认定就要义无反顾,向着目标去努力,而保持良好的心态是很重要的。
杨纾奇同学明白,考研人的内心是十分敏感的,经常会因为外界的影响而有所波动,而且由于疫情,她的备考时间大多是在家里度过的,这就要求考生必须十分自律。有时候难免会受到一些网络影响,例如别人一天学16个小时或是别人专业课都过到了第十遍等等的言论。但需要明确的是,每个考生选择的专业不一样,目标院校也不一定一样,所以考生要以清醒的头脑对待这些言论,不能因此而打乱自己的学习计划。
希望所有考研人,不要因为外界环境而乱了心智,也不要因为考研路艰辛而心生畏惧。
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对于生活,她没有抱怨;对于抉择,她没有遗憾;对于未来,她没有迷茫。在她看来,生活总是向前的,而未来路上的一切挑战与困难,都会成为她通向成功的垫脚石。“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二百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怕是对她最好的诠释。
